top of page

「我想保留記憶中的味道。」─ 傳承三代的太和餅鋪

 

2018/01/03

      太和餅舖創始於1946年,原在大稻埕太平市場銷售蜜餞、名產,1964年到艋舺開設分店,慢慢轉型做傳統糕餅、蛋糕、麵包,現已傳承至第三代。太和餅舖店址選在龍山寺、東三水市場周邊,人潮密集且熱鬧,也因為位置處於舊社區,當地顧客年齡層較高,於是將餅舖的產品定位在傳統糕餅,不論是年節、婚禮,或是平時祭佛祭祖,居民們都喜歡到這兒準備糕點。

 

  目前接手的第三代老闆陳俊傑先生,其實不像餅舖師傅們一樣是科班出身,他對園藝非常有興趣,到花店實習過,也曾懷抱著開花店的憧憬。後來因著父母年事已高,希望他接手餅舖,陳先生才回到店裡重新學習製餅、烘焙,並進入中華穀類研究所進修,瞭解各種食材及新技術。從小跟隨父母在餅舖裡打雜累積的經驗,加上後來重新學習的知識與技能,讓陳先生除了在餅舖能獨當一面外,也增加他對自家產業的珍視。

 

  1960年代的美援時期,美國為了販售小麥、推銷麵粉,廣設烘焙班,太和餅舖的師傅們也是在當時開始學習製作麵包,舉凡糕餅、蛋糕、麵包、甜料等各種烘焙產品都會製作,在烘焙品剛推出的時期,可是人人都搶著要買呢!而近年麵包口味、樣式層出不窮,也讓烘焙產業非常競爭,「我想保留記憶中的味道。」陳先生說麵包市場變化快,像太和一樣的傳統餅舖要追上創新店家並不容易,也因為想讓記憶中的味道保存下來,讓老客戶能吃到最原始、懷念的滋味,因此仍將餅舖定位在傳統糕餅的販售。例如傳統婚禮的喜餅禮盒訂製、中秋節製作各式月餅、前往龍山寺參拜的民眾時常購買的素食餡餅及狀元糕、年齡層較高的顧客喜愛的老婆餅及太陽餅,還有過年期間代表吉祥的麻荖、生仁、寸棗等等的,各式各樣傳統糕餅,都能在太和餅舖找到。雖然餅舖主要販售傳統糕餅,但顧客仍有購買西式麵包、蛋糕的需求,陳先生說,因為客人習慣來這裡購買,所以還是會因應需求供應少量的麵包,或以接單訂製的方式販售。而陳先生也針對現代人在食品安全及健康養生的需求來調整食材,讓顧客除了能吃到糕餅的專業與傳統滋味,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第三代老闆陳俊傑先生秉著父母的精神,努力「保留傳統的味道」。

近年來愈來愈多國外觀光客前來餅舖,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以外,因為韓國旅遊節目的介紹,慕名而來的韓國觀光客也增加不少。陳先生觀察,國外觀光客普遍喜歡購買台灣知名伴手禮之一的鳳梨酥,也由於政府的推廣,讓店內鳳梨酥持續熱銷。不僅鳳梨酥搶手,月餅也是觀光客的熱門選購品,甚至曾有日本客人在非中秋節時期特別到餅舖找月餅,不過為維持品質及因應需求,平時月餅只會少量供應傳統口味如綠豆沙、棗泥、蓮蓉口味。2010年剝皮寮歷史街區開幕,太和餅舖和「趣遊碗」合作,推出西式的「烤乳酪蛋糕」,不僅口感獨特美味,陳先生還不忘保留艋舺在地特色,在外盒上印有彭喜埶老師設計的艋舺鳥瞰圖,深具特色及創意,吸引許多新客群及年輕人前來購買。

外盒印有艋舺鳥瞰圖的「烤乳酪蛋糕」,推出後大受好評,是餅舖傳統與創新結合的代表商品。

簡單盒裝的鳳梨酥不僅是太和餅舖的熱銷產品,也是觀光客的最愛。

 在觀光的浪潮下,太和餅舖是否會研發新產品,開拓店鋪的市場?陳先生表示,仍會以傳統糕餅為主,不會特別開發新品。年輕人喜愛的台北東區幾乎沒有傳統老餅鋪,但艋舺就有好幾間,陳先生說,前陣子年輕人不太會注意到傳統糕餅,訂婚也傾向購買西式餅乾,但近幾年開始有年輕族群會特地前來餅舖訂購傳統喜餅盒餅。出生於艋舺的陳先生認為,有許多小時候記憶中的印象,現今都消失不見,因此想努力的保留他記憶中傳統的味道,並且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一同回味及認識。

▼太和餅鋪▲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300號
營業時間:每天 08:00~22:00
官方網站:www.taiho300.com.tw/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ho30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