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猴硐,不看貓─猴硐真正的色彩《去猴硐,不看貓─猴硐真正的色彩》
在搜尋引擎上鍵入「猴硐」,你會得到:貓村、貓咪天堂、貓咪國度……等,各式各樣和貓脫離不了關係的詞彙。然而,你知道這些在觀光客眼裡柔順可愛、宛如天使一般的貓咪,卻可能是某些人的夢魘嗎?
猴硐地方從前曾是產煤聖地,礦業興盛之時,此地住戶曾達到6000人之多。此地區共分為三個礦坑,分別是:本坑、猴硐坑、和復興坑,其中本坑是最早開挖的,全盛時期產量曾佔全台1/3,著實驚人。在這樣一個以礦業為主的城鎮,即便礦業已沒落,至今仍可在些許牆面上見著此等獎勵生產標語。 | 用記憶與線索拼出城市的4D拼圖—記南港老街踏查糖果屋童話裡,被繼母遺棄的兄妹在進入森林的路上用小石頭標記了來時足跡,於是能夠找到回家的路。一個未曾停下腳步,總如油畫般層層疊疊在地景上塗抹新的色彩的城市,其中生活的人們如何能夠在日常生產線勞動與消費的小確幸之中,排解巨大的虛無感,辨識出城市卸妝後的素顏、自己參與在城市生活的軌跡,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於是我們走路,用雙腳與眼睛,按圖索驥的找到城市在捷運站名與公車站牌之外的容貌,試著用立體的城市地景當佈景,說書人的故事當劇本,想像模擬城市遊戲動態在眼前發生,疊合城市過去的軌跡與現在的容貌,盼望面對未知的未來,對城市的想像不是一片茫然,或是百貨公司與豪宅。 | 台北城除了東南西北門以外,為什麼還多了個小南門?《台北城除了東南西北門以外,為什麼還多了個小南門?》
說起台北城,可能很多人在這之前都對它感到十分陌生。每天搭捷運經過東門、西門、小南門、北門這些門字輩的站點,除了知道它是要上班上學,或是約會回家的方向以外,它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但隨著2016年的春節,台北市政府將纏繞著北門34年的忠孝橋引道拆除之後,許多人第一次抬頭仰望起那座從清朝遺留至今的北城門,這才發現像這樣超越百年的重要文化資產,原來就離我們這麼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