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北人生活誌

一河兩貌—中港大排

一河兩貌—中港大排

此次的導覽老師梁蔭民在水資源和河川防治等環境議題上長期耕耘,總能用簡單的提問帶出問題核心、引領思考。在願景館內,他以幾張新莊不同時期的地圖呈現這塊原本屬於沼澤區域的地貌變遷狀態。曾經水道縱橫的窪地,隨著人對土地的需求向水進逼,水道消失,然而低窪的地勢不會改變,大雨後的積水惱人,讓人又努力的造出這條大排水溝,而後汙水、廢水的流入令人不忍卒睹,於是又將它以蓋子蓋上…,於是我們出發,要用雙眼去看看它現在的容貌……

大可居青年旅館Duckstay Hostel — 扎根在地文化的青年旅宿

大可居青年旅館Duckstay Hostel — 扎根在地文化的青年旅宿

艋舺東三水傳統市場走到底右轉,會發現一間十分特別的背包客棧;木頭質地的大門搭配兩道透明玻璃,上頭寫了各種不同語言的你好,透露出歡迎人的溫暖氣息。推門走進去,更是別有洞天。這裡是大可居青年旅館,兩位年輕女孩蔡寒筠與洪淳茹共同創立「大可為創意開發公司」,大可居則是她們的第一個作品。寒筠本身熱愛旅行,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開始經營大可居之前在藝文圈擔任活動企劃;另一位夥伴淳茹有著商用不動產開發的背景,曾經手知名品牌的展店計畫,從事前評估、選址策略到後續經營等,都在她的業務範圍內。「剛好有商業和藝文的背景,就來試試看。」寒筠說文創產業在台灣並不好做,但兩人的不同專業,正是為大可居打下扎根的基礎。

令艋舺人念念不忘的百年家傳「香」味

令艋舺人念念不忘的百年家傳「香」味

紅磚與洗石子砌成的騎樓,日治時期建造古色古香的店面,一踏入門內,鼻尖便纏繞一股濃郁卻不膩人的香味,舉目四顧皆是琳琅滿目的各種線香、金紙、紙紮製品,這裡是位於貴陽街的老明玉香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當地數一數二的老字號店家,如今已傳承至第四代老闆黃瓊儀。創始人黃燦原為台南人,因緣際會下向師傅學會製香後,由台南一路向北闖蕩,靠一著雙擅長製香的巧手,沿路挑擔兜售,最終於1897年選定熱鬧的艋舺作為落腳地……

和食物交個朋友──呷米共食廚房

和食物交個朋友──呷米共食廚房

你有多久,沒有細細感受過食物的原味?又有多久,沒有好好品嘗吃飯的愉悅?又或者,你是否曾經疑惑自己吞入腹中的食物,到底從何而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慨,那麼便絕對不能錯過衡陽路上的「呷米共食廚房」。木色橫條加上手寫字體的招牌,大片的落地玻璃門窗搭配淺色系的裝潢,整間餐廳就和創辦人邱馨慧的理念一樣,乾淨而吸引人。因為想推廣在地米食,「呷米」這個簡單的名字於是誕生……

來一杯手沖式青草茶飲,老濟安用新創意傳承草藥文化

來一杯手沖式青草茶飲,老濟安用新創意傳承草藥文化

走到西昌街的後頭,在眾多的老舊店面及攤商之中,突然出現一間風格明亮的店面,逛街逛到這,目光很難不被它吸引過去。走近一看,店內木質感的吧台設計,簡單大膽帶有微工業風的裝潢,你可能很難想像,這裡居然是一間青草店!

簡單又不失美味,來自一肥仔麵店的堅持

簡單又不失美味,來自一肥仔麵店的堅持

座落於青山宮旁,貴陽街的一肥仔麵店,從民國39第一代老闆洪式文擺起攤子至今已近70年,店家也傳承至第四代的女兒及女婿。早在日治時期,為了撫育六位兒女,洪式文便決定販售小吃,一方面賺錢討生活,另一方面則可以隨時填飽孩子們的肚皮。民國39年後,洪老闆將攤位固定在當時十分熱鬧的西昌街土地公廟口前,也吸引許多在地人成為忠實顧客。「一肥仔」這有趣又親切的店名是怎麼來的呢……

「我想保留記憶中的味道。」─ 傳承三代的太和餅鋪

「我想保留記憶中的味道。」─ 傳承三代的太和餅鋪

太和餅舖創始於1946年,原在大稻埕太平市場銷售蜜餞、名產,1964年到艋舺開設分店,慢慢轉型做傳統糕餅、蛋糕、麵包,現已傳承至第三代。太和餅舖店址選在龍山寺、東三水市場周邊,人潮密集且熱鬧,也因為位置處於舊社區,當地顧客年齡層較高,於是將餅舖的產品定位在傳統糕餅,不論是年節、婚禮,或是平時祭佛祭祖,居民們都喜歡到這兒準備糕點……

京町8號──品嘗老台北城的時光咖啡

京町8號──品嘗老台北城的時光咖啡

Vickie和老建築的緣分,一部份也是受到奶奶的影響。說起奶奶曾經搭著火車從板橋跑來台北城,就為了到「七重天」(菊元百貨)搭透明電梯的故事,她的眼神一瞬間和窗外的陽光一樣閃耀。「光是想像過去時光中的點點滴滴,就覺得『天啊!好浪漫』。」

就是要你越嚼越香!《五花鹽》讓台灣更有味道!

就是要你越嚼越香!《五花鹽》讓台灣更有味道!

關於這個獨立出版的雜誌,應該會很好奇它命名的由來吧!把台灣比喻成一塊眾人覬覦的五花肉,與此同時也是漂浮在海中的小島,泡在鹹鹹海水中的肉在歷經一次次的戰爭後,被硝煙和砲火燻成了培根,肉質上的紋路就像是那些有跡可循的歷史..

45年堅持的懷舊滋味 ─ 東一排骨總店

45年堅持的懷舊滋味 ─ 東一排骨總店

東一排骨,民國六十年開業至今,已過了四十五個年頭。除了每天接待來自台北、台灣的食客與從國外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東一排骨總店」承載著很多台北人的歲月記憶,也靜靜地見證著城中區一帶從繁華到平淡...

不是簡體書店!大陸書局專賣樂譜、手工藝書

不是簡體書店!大陸書局專賣樂譜、手工藝書

屹立在衡陽街頭已數十載,大陸書店仍然常常受到「誤解」,「那是賣簡體字的書店吧?」 。然而,一腳踏進三樓,你會驚訝自己就此跌進旋律的迷幻世界。除了一般樂譜以外,店內也有販售手工藝書籍,甚至是動漫相關的樂譜,實在教人大開眼界!

藏身巷弄間的老字號 ─ 立安服裝店

藏身巷弄間的老字號 ─ 立安服裝店

探出頭往延平南路撫台街洋樓旁的巷子裡望去,一間大大的招牌上寫著「立安服裝店」的手工西裝店就藏身在這裡。這可是間只有熟客才會知道的在地超過60年的老字號多年來就靠著老客人的口耳相傳,累積出好口碑...

鍾愛徠卡相機30年 ─ 文雅攝影器材行

鍾愛徠卡相機30年 ─ 文雅攝影器材行

在1986年開業,至今已有30年歷史的老牌相機店文雅攝影器材行,最近才剛從延平南路搬遷至博愛路上。店內陳列出的商品,清一色的全是徠卡品牌相機,吸引不少頂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是在博愛路上少有的精品相機專門店。

"來我們這邊買鞋,壞了都可以拿來修!"─ 發美皮鞋店專訪

"來我們這邊買鞋,壞了都可以拿來修!"─ 發美皮鞋店專訪

延平南路的轉角處,58歲的高老闆正以流利的手法快速縫補著破損的鞋子,在一針一線穿梭之際,一邊輕鬆的接受我們的訪問。而他坐在的這間36號商行的屋簷下,可是道道地地的在地40年老店 ─ 發美皮鞋店。

"不好意思,我們只會做冰淇淋"  雪王冰淇淋專訪

"不好意思,我們只會做冰淇淋" 雪王冰淇淋專訪

「當初我們搬到2樓來的時候,很多客人建議我們怎麼不趁機賣個咖啡或鬆餅呢?我也只是笑一笑的回說:『不好意思,我們只會做冰淇淋』。」高老闆的一句話,道出了雪王冰淇淋為什麼有本事在地經營長達70個年頭...

青田街老屋的「自燃」之死或浴火重生

青田街老屋的「自燃」之死或浴火重生

初春的週末下午,十幾個人從各地走進小小的雲和街,在梁實秋的故居集合。 提早到的人們安安靜靜地滑著手機,極少喧嘩和交談,讓這場名為「青田街─華光社區火災事件」的台北城市散步導覽,更有種地下組織秘密行動的意味。這種「不可言說、只能行動」的感覺,恰好符合台北城市散步策劃的系列導覽「燃燒吧!台北」想傳遞的概念。

中永和之水,瓦磘溝的故事

中永和之水,瓦磘溝的故事

瓦窯溝生為自然河道,由湧泉供應其水源,後用於通航防洪,成為舊時重要水道,卻將死於都市侵佔河道,斷其湧泉;瓦窯溝的重要性始於都市開發,卻也即將終於都市開發,不論是否為在地居民都該期盼瓦窯溝的復甦,若瓦窯溝得以復甦,屆時,我們將可重新拼湊起消失的自然景觀與城市歷史,同時串聯老中青三代的雙和印象,為雙和帶來可永續發展的都市發展方向。

九份的雲雨,來得快去得快

九份的雲雨,來得快去得快

光影像水一般在山頭流轉,這座小鎮石頭下的黃金,連同老故事一起閃閃發光。雲雨和天晴時來時去,九份是經過時代洗禮過後濃縮成的一杯茶,濃與淡,都是數不盡的光陰。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

「社子島」這三個字,近年來時常在公共討論的話題中出現。從去年台北市長候選人「社子島是座島」的失言風波,到今年社子島開發案的爭議,這個一向平靜的地區,突然間成為台北市民眼中的焦點。社子島究竟是不是一座島,又為什麼到現在才要「開發」?想了解這些問題,不如親自走一遭此地,在講者的帶領下親眼看看這裏的生態與文化。

建築與性別設計─講者殷寶寧介紹

建築與性別設計─講者殷寶寧介紹

為什麼喜歡建築?「這一切都是意外。但讀著讀著,興趣就來了(笑)。」城鄉所存在的目的是要和台灣整個建築專業對話,不意外地,點燃了她對建築的熱情;後來,因為參與所上教授與學生一起進行的「性別與空間」讀書會,多了一副以「性別」這個角度看空間的眼光。然而,台灣的建築設計長久以來高度關注「物件」,而完全忽略了使用者、居住者的生活習慣與經驗。要去改變積非成是的觀念,很難。而且台灣討論性別與空間,近二十年內,也僅止於「友善廁所」。因此,對殷老師來說,性別與建築設計相遇了。

艋舺青山王迎鬧熱

艋舺青山王迎鬧熱

漢人移民定居台灣,同時也將家鄉神明迎至台灣, 因此早期漢人聚落的發展與信仰密不可分,如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大龍峒保安宮等,人們的生活場域以廟宇為同心圓擴散,不管是地方政治、經濟都深受影響,成為台灣特有的文化發展脈絡及生活型態。然而隨著現代都市型態影響,都市人們的生活逐漸與地方脫離,及人口組成移動與快速轉變,使得都市內傳統祭典的規模與影響力日益減少,過往祭典由信徒或組織為感念神明保佑、籌資舉辦,今日已逐漸轉變為廟方管理單位出資策劃。台北三大祭典大龍峒保安宮、大稻埕台北霞海城隍廟及艋舺青山宮,今日僅有艋舺青山宮仍保留擲筊選出爐主頭家,為青山王舉辦迎神賽會。

牽著孩子的手,找尋台北文化的足跡

牽著孩子的手,找尋台北文化的足跡

下筆行此文前,正好在遠見未來 Family雜誌讀到一篇啟雲科技執行長丘立全先生賢伉儷的專訪,談到對其十二歲兒子的教育規劃,並從一個科技發展先鋒者的眼光來看未來的世界。丘執行長說,未來是個機器人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少的社會,更直言:「機器人是硬體,人靠硬實力是無法與電腦相比的,軟實力與生活情調,這才是人所獨有的。」 科技人眼中,展望未來的六大能力,也是對愛子的教養方針,分別是個體的獨特性、跨文化的敏感度、溝通演講能力、美感培養、團隊合作與人際關係、以及勇氣與自信。而這六項能力,都在這幾次的台北散步兒童活動中獲得充分的展現。

走在十四張的小徑上

走在十四張的小徑上

十四張,捷運三環三線的重要開發地區,即使位在台北市,但大家可能都對這項開發案的瞭解為之甚少,至少在導覽之前,我也是對這裡的一切感到陌生。導覽老師夏聖禮說,大坪林這個地方,以前是官庄的所在地,「張」是以前計算墾地的量詞,而一張等於五甲地,十四張占地甚大,從乾隆年間就開始開發,過去就有多個大家族居住於此,同時也為這裡留下重要的歷史遺跡。

汐止,潮汐流連忘返的所在

汐止,潮汐流連忘返的所在

汐止舊名水返腳,也叫水轉角。每當基隆河受潮汐影響漲潮總是停在汐止的所在,故以此為名。昔日船隻運送貨物至台灣,北即至此,也因此汐止在過去曾發展成功的河口經濟,供在碼頭卸貨的人們進行買賣交易,正是如今仍常聽到的「牛稠頭」的由來。不僅僅舊碼頭,過去有許多重要地標皆位在汐止,例如日治時期的渡船頭為現在中山高速公路於汐止的交流道;1964年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克阿瑟公路,是位在汐止收費站的位置;又或是台灣煉鐵公司於1942年建成的三隻熱風爐,就是在現今汐止國泰醫院的範圍內。這些昔日的地標都能證明汐止在過去是北台灣重要的區域,不僅與船運相關,更與陸運和工業有緊密的關係。

2016下半年台北城市散步活動秘笈!

2016下半年台北城市散步活動秘笈!

七月份的時候有稍微暗示各位,我們正緊鑼密鼓的籌備下半年活動中,結果大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是我們一貫的風格,不公佈則已,一公佈就像連珠炮似的啪啪啪啪啪活動不斷跑出來,為了怕親愛的你不知道怎麼選擇,我們在此做了一個活動教戰手則,僅供參考~

曾經的戲窟大稻埕:消失的13間戲院、劇場

曾經的戲窟大稻埕:消失的13間戲院、劇場

大稻埕至今有非常多現代都市生活少見的傳統商店,如中藥、南北貨、青草店、布行等等,其實,除了百年來的產業發展,娛樂場所也記錄下大稻埕輝煌的歷史。日本時代的大稻埕陸續興建多間映畫、劇院,戰後大稻埕因為紡織成衣產業興起,仍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台北的商業中心,也開了幾間更大、更豪華的戲院,共有13間戲院、劇場消失在歷史舞台。

都市化下原鄉的堡壘 : 新店溪洲部落探訪

都市化下原鄉的堡壘 : 新店溪洲部落探訪

在星期天下午人來人往的新店捷運站集合,身邊繚繞的是缺了臨門一腳,就是不下雨的悶熱空氣。我們隨著吳金鏞老師的步伐走過了橋,配著風聲水聲喇叭聲,站上了堤防,踏過草地粉妝後的垃圾山,穿越不知是否已經廢棄的大小工廠,終於抵達了用竹子搭建,代表了『我家到了』的溪洲部落。遙望著對面高聳的美河市,新店溪的兩岸是兩樣情。

台北城市散步的下一步:兒童的文化活動

台北城市散步的下一步:兒童的文化活動

《台北城市散步的下一步:兒童的文化活動》 反觀過去,確實我們少了對這塊土地的認識,不是過去歷史的教育錯了,只是沒有一次好好認識生活環境的機會。過去這一代的孩子長大了,才有今天台北城市散步的聽眾們,因為過去曾經被掏空過,所以現在才努力的把記憶給彌補起來。因此當我們面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希望付出更大的努力,將這塊缺口給彌補起來,希望他們長大走在街頭上時,能夠知道除了101以外的台北。。

大稻埕,現代人的美好想像之外

大稻埕,現代人的美好想像之外

《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概念》 近幾年,大稻埕是台灣的熱門關鍵字,關於這裡的旅遊、藝術、文創、商業、食安、歷史等常受到媒體青睞。但媒體有限的版位及學校課本的稀少篇章,多數人帶著美好想像來到大稻埕,各種文創商店雨後春筍般開設,文青觀光客週末逛街、下午茶,我們是否僅看見大稻埕的片段樣貌?

追本溯源:板橋開拓史

追本溯源:板橋開拓史

板橋原名枋橋,意思是架在溪水之上的木橋頭。我們沿著館前西路邊向前走邊聽著鄭老師娓娓道來關於板橋城的故事。話說枋橋城的歷史遠比台北城還要早,康熙三十年時就有人到此地開墾,當時的板橋遍地沼澤,河水沖積出一片片肥沃適合耕種的土地,大批漳州人來台沿大漢溪落地生根,不只修築了水圳和橋梁,更是種植了許多經濟作物轉運到整個北台灣。鄭老師領著我們穿越巷口與大路,幾步路就會指著或許是十字路口又或許是建築物的地方說這些都是過去城門的位子,而我們腳下踩著的紅磚步道正是當時沿著城牆所鋪設的。我們低頭望著磚間所刻「古城界址」四字,耳邊傳來鄭老師解說的聲音,抬頭恍若看見了當年城門的宏偉風光。

去猴硐,不看貓─猴硐真正的色彩

去猴硐,不看貓─猴硐真正的色彩

《去猴硐,不看貓─猴硐真正的色彩》 在搜尋引擎上鍵入「猴硐」,你會得到:貓村、貓咪天堂、貓咪國度……等,各式各樣和貓脫離不了關係的詞彙。然而,你知道這些在觀光客眼裡柔順可愛、宛如天使一般的貓咪,卻可能是某些人的夢魘嗎? 猴硐地方從前曾是產煤聖地,礦業興盛之時,此地住戶曾達到6000人之多。此地區共分為三個礦坑,分別是:本坑、猴硐坑、和復興坑,其中本坑是最早開挖的,全盛時期產量曾佔全台1/3,著實驚人。在這樣一個以礦業為主的城鎮,即便礦業已沒落,至今仍可在些許牆面上見著此等獎勵生產標語。

用記憶與線索拼出城市的4D拼圖—記南港老街踏查

用記憶與線索拼出城市的4D拼圖—記南港老街踏查

糖果屋童話裡,被繼母遺棄的兄妹在進入森林的路上用小石頭標記了來時足跡,於是能夠找到回家的路。一個未曾停下腳步,總如油畫般層層疊疊在地景上塗抹新的色彩的城市,其中生活的人們如何能夠在日常生產線勞動與消費的小確幸之中,排解巨大的虛無感,辨識出城市卸妝後的素顏、自己參與在城市生活的軌跡,找到自己的位置呢?於是我們走路,用雙腳與眼睛,按圖索驥的找到城市在捷運站名與公車站牌之外的容貌,試著用立體的城市地景當佈景,說書人的故事當劇本,想像模擬城市遊戲動態在眼前發生,疊合城市過去的軌跡與現在的容貌,盼望面對未知的未來,對城市的想像不是一片茫然,或是百貨公司與豪宅。

台北城除了東南西北門以外,為什麼還多了個小南門?

台北城除了東南西北門以外,為什麼還多了個小南門?

《台北城除了東南西北門以外,為什麼還多了個小南門?》 說起台北城,可能很多人在這之前都對它感到十分陌生。每天搭捷運經過東門、西門、小南門、北門這些門字輩的站點,除了知道它是要上班上學,或是約會回家的方向以外,它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但隨著2016年的春節,台北市政府將纏繞著北門34年的忠孝橋引道拆除之後,許多人第一次抬頭仰望起那座從清朝遺留至今的北城門,這才發現像這樣超越百年的重要文化資產,原來就離我們這麼近!

從1960-2016年,化南新村未完結的故事

從1960-2016年,化南新村未完結的故事

《從1960-2016年,化南新村未完結的故事》 由於是公教眷舍,化南的房子蓋得多半樸實、不鋪張,頗有文人雅士採菊東籬下的超然,但使用的建材與施工良好,極為堅固,甚至家家戶戶都有抽水馬桶的設施,在當時來說可是極為少見。 現為臺大哲學系教授,從小在化南新村長大的苑舉正教授,曾說起一件趣事:有次他去參觀胡適故居,有人問1960年代臺灣哪個人家裡會像胡適故居有抽水馬桶?苑教授便舉起手說:我從小住化南新村就有。可見當時化南設備的先進,也可知當時政大為了讓教授們安心作育學子,給教授一個安身立命舒適之所的禮遇。

看不見的寶藏──寶藏巖聚落在台北

看不見的寶藏──寶藏巖聚落在台北

它是這個城市難以定義的角落。比鄰熱鬧的台大生活圈,卻鮮少有學子來此;坐落在新店溪畔的小山頭,環河快速道路橫切過天際線,它像是現代化城市遺落的時間碎片,偶然沿著河濱騎車經過,讓人彷彿進入懷舊電影的場景。 它是寶藏巖聚落,不依循整齊線性的都市計畫,成為台北的殊異風景。因此,從早期《汪洋中的一條船》、《南國再見!南國》到近期的《麵引子》、《醉˙生夢死》,它多次出現在電影鏡頭中。對侯孝賢導演而言,寶藏巖就是一個活的攝影棚 。

加蚋仔親水生活空間

加蚋仔親水生活空間

南萬華「加蚋仔」的名稱源自於平埔族,在凱達格蘭語中有「沼澤」之意。早年此地水道縱橫,經過新店溪沖積的沼澤土壤十分肥沃,先民依水而居,因此處處可見豆芽菜、茉莉花、麻竹筍等經濟作物。然而隨著現代化的都市發展,曾經綿軟肥沃的田地鋪上層層柏油路,湧泉被水泥遮蓋,親水的村莊也被迫遷至高高築起的堤防內,人們也逐漸忘卻曾被河水與土地哺育的記憶。幸而隨著地方文史工作者及社區居民的努力,我們能重新窺見南萬華親水的地區歷史。

都市原住民:從溪州部落開啟新的空間想像─專訪吳金鏞

都市原住民:從溪州部落開啟新的空間想像─專訪吳金鏞

《都市原住民:從溪州部落開啟新的空間想像─專訪吳金鏞》 新店溪畔的溪州部落,大概是少見的特例。由花東的阿美族人組成,大多是六七零年代在原鄉生活不易,而來到都市討生活。無力負擔高價房租,他們在都市的邊緣,運用工地材料,徒手建造自己的家園,形成少見的都會區原住民聚落。但違章建築缺乏一般的水電設施,相對簡陋。後來更因為溪州部落位在新店溪行水區,政府為了行水安全,在2007年下令拆遷,不願搬走的居民因此開始一連串的抗爭。

走踏街頭台北:一探紅塵萬華

走踏街頭台北:一探紅塵萬華

烏雲密布、即將落雨的午後,我們跟著阿強,從艋舺公園開始走踏萬華。阿強是一個身分特別的導覽員,曾經是街友,也因年少輕狂入獄服刑前後總共二十多年,一次因緣際會認識了在萬華長期服務的社工張獻忠,推薦他去上導覽員培訓的課程。阿強的導覽沒有太多艱澀的歷史說明,卻有許多萬華的現實樣貌與人生經歷。

台北驛門面大道:表町通

台北驛門面大道:表町通

今日的導覽在台北郵局前拉開序幕,一旁搭配重見天日的北門與施工中的大廈,這樣衝突的街景在台灣似乎隨處可見,不同時代的歷史記憶錯落在繁忙的街上,來往的人們對此習以為常,往往未加深究脈絡,今日在凌老師的導覽中,終於有機會沿著當年下驛站的旅人足跡,讓想像力穿越時空,一探台北車站的變遷。

浪漫東三線

浪漫東三線

由台大醫院往北走,我們見識了「東方小巴黎」名不虛傳的美麗。然而在這樣的美麗之下,其實暗藏著殖民政府展現權威的政治意涵。法國曼薩式的斜頂,是第二共和時期,拿破崙三世用以修建公共建築的樣式。日本人透過採取相似的建築風格,意在展現其將殖民地現代化的能力,並將這條「敕使街道」妝點成華麗的小巴黎,展現總督府的文明及權威。浪漫又美麗的東三線,或許也可說是權威展現及政權更迭的產物。

台三線、客家鈴聲響 凸顯文化基本法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台三線、客家鈴聲響 凸顯文化基本法與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員工旅遊開車往大溪的路上,突然發現我們正在「台三線」,想起早上出門前看到「客家鈴聲」的新聞,幾天前立法委員黃昭順質詢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浪漫台三線是哪三條線?」,並提到「客家鈴聲響,那個歌其實是滿出名的...」,台三線與客家鈴聲成為本週台灣熱門關鍵字,甚至有媒體以「歌手林生祥意外爆紅」作為新聞標題,記者可能不曉得林生祥及他過去所創立的交工樂團,在台灣音樂圈及客家文化推廣的重要地位。

只知大甲媽祖、不知台北迎城隍?

只知大甲媽祖、不知台北迎城隍?

生活在2016年的台北人可能很難想像,這首創作於1966年《台北迎城隍》,歌詞中「滿街路鬧猜猜」、「男女老幼一直來」、「相爭看熱鬧」等,描述當時大稻埕霞海城隍爺遶境「五月十三人看人」的盛況,至今仍是台灣唯一被創作成歌曲的遶境活動。時間再往前推,1926年6月22日《臺灣日日新報》記載「稻江城隍祭典行列,例年進香參拜者亙全島,鐵道部豫料觀客擁擠,自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三日間,特別增發臨時列車...」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台北迎城隍,鐵道部特別加開列車載運信徒至台北,盛況不輸今日的大甲媽祖遶境。

520總統就職 大龍峒金獅團於府前演出

520總統就職 大龍峒金獅團於府前演出

那天走在大稻埕的馬路上,突然被叫住,回頭一看原來是二哥騎車經過,二哥說:獅團在520總統就職演出,我要去市場買東西。雖然頭戴安全帽,卻遮不住二哥的好心情,第一次看到他這麼開心。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 概念貳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 概念貳

台北的未來想像,從這一刻起就不斷變化分裂出無限種可能,大概在我打這幾個字的當下又出現了各種新的可能,但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只有一種面貌,如果可以,我希望那是我們參與後選擇出來的。

「重建街」的故事:一個淡水,兩種想像

「重建街」的故事:一個淡水,兩種想像

如果有一天,你居住的小鎮,因為交通革新,突然湧入大量人潮。一瞬間,美麗的落日、愜意的水岸,都不再是你跟其他居民獨享的風景,而成為可販售的商機。你再也不能在傍晚時坐在河畔廣場跟左鄰右舍抬槓,因為新築的藍色公路碼頭取代了原本觀看落日的空間;你兒時上上下下的重建街階梯因為道路要拓寬,兩旁的古蹟街屋一度要被政府拆除,原本要整修的施家古厝在動工後卻被刪除預算,至今仍未修復......

侯孝賢電影中的台北

侯孝賢電影中的台北

侯孝賢的電影中,顯眼或隱藏的、明媚或幽暗地展現台北不同的面貌。從早期浪漫的鄉村台北,到寫實地描繪台北的樣貌,再以台北的年輕人為故事主題,有的場景一眼即可辨認,有的則令人難以想像竟然座落於這座城市之中。透過導演的場面調度、攝影師的精湛鏡頭,我們看見多變的台北;踏足這些場景時,電影中的劇情仿若曾真實發生,十多年前的劇中人物在訪客散亂的步伐中,悄然穿梭而過。

中山北路:權力之路

中山北路:權力之路

很少有這麼一條道路能歷經歲月,令人如此執著、迷戀。 統治者在此插旗圈地彰顯他們的權力,時尚現代的資本主義最早在此施展魔力,都會男女的慾望跟寂寞更在此交織。 這是中山北路,一條權力之路,通往台灣歷史的榮光跟陰暗。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 概念壹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 概念壹

「建築越界─參與台北的未來想像」的系列發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念頭萌生於去年度我們邀請的幾位建築師導覽中。每位建築師有不同專長,但卻不約而同讓我們重新認識對建築的態度:當我們以為我們在探討一幢建築,實際上我們討論的是「人」與「建築」交織出的城市,從中思考人、建築與城市間的關係。

企業團體客戶記錄

企業團體客戶記錄

至2015年8月為止,總共舉辦345場活動,累積6797人次

艋舺邊走邊吃

艋舺邊走邊吃

萬華,是一個充滿人們生活印記的小城,相較於信義區的高樓大廈,這是一個你處處可以看見經過人群居住,留下豐富歷史記憶的小城市

東區的時尚靈魂

東區的時尚靈魂

東區,一直是整個大臺北地區的潮流中心,你會聽到同學們嚷著六日到東區逛街買衣服,聽到婆婆媽媽們要到sogo百貨搶週年慶,聽到新的韓流服飾要大規模進駐,而如今,東區從過去的潮流中心又添加了更多不同文化的洗禮,如果給我一個定義的機會,我會說,東區大概就是台灣小型的萬國博覽會吧。

城市散步通學巷

城市散步通學巷

通學巷,是小學生上學的步道,即通學步道,約莫從2008年,政府開始推行所謂的社區營造、社區意識,起初這個想法來從南部被帶到北部,即便經過政黨輪替,但兩黨派政府仍皆大力推行,原因是社區意識的成立,一方面使居民更有向心力,一方面也使民眾對於政府更有信心,有助於選票穩固,「通學步道」的成立,是社區總體營造中極重要的一環

舊時的刻痕,新的印記 中華商場

舊時的刻痕,新的印記 中華商場

佇立在福星國小前,很難想像這座國小的歷史已經如此悠久。而我們對於歷史的想像,跟隨著福星國小前這條車水馬龍的中華路二段,彷彿延伸到了遙遠的過去,彼時中華商場仍舊叱吒的年代。

萬華綠町的甘甜時光

萬華綠町的甘甜時光

導覽當日天氣晴朗,興建中的萬華火車站與一旁最新的雙子廈BOT案正如火如荼的趕工,在一片吵雜聲中,老師開始講述艋岬車頭過去的榮景,過去的艋岬萬華聚集了數十萬的外來移民,為的是一份謀生的工作,在民國51年的電影《龍山寺之戀》中,當地市場萬頭動、車水馬龍的景象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衡陽路-仰望台灣最早的百貨公司

衡陽路-仰望台灣最早的百貨公司

西門顧名思義即是西邊城門,在台北城建立之初已是主要交通幹道,西門街的古今面貌與路名更迭不僅是殖民者權力爪牙的展現,更是不成段的歷史碎片,每過一個朝代,遺跡便散佚在街坊中靜靜被人遺忘,西門街、榮町通、衡陽路不同名字,不同時代,卻在相同的地點與台灣人民一同見證百年殖民政權的消長,從西門捷運四號出口,走過這條不到500公尺的衡陽路,猶如台灣史縮影。

Apa Kabar,歡迎來到東南亞世界!

Apa Kabar,歡迎來到東南亞世界!

每個月有這麼一天,台北車站似乎是讓我,讓你熟悉又陌生的國度。 只見人潮洶湧,數千成百位移工盤坐在車站大廳,或在站前棚下虔誠禱告,精心打扮的女孩,身著亮麗繽紛的頭巾長裙,成為最奪目的流動風景。音響大聲放送阿拉伯文禱告,移工們興奮的熱烈交談,分享食物,跟著「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的老闆張正,我們席地坐在大廳的黑白方格地板上,耳邊傳來陌生的異國語言,恍惚此處是他鄉。

南萬華加蚋仔

南萬華加蚋仔

【這是你說的萬華嗎?】 一提到萬華,艋舺、龍山寺等字眼便浮在眼前,但其實不然,萬華事實上分為北中南三區,北萬華涵括西門,中萬華為龍山寺,即為舊時艋舺所在地,南萬華,俗稱加蚋仔,相對其他兩區而言較不有名,樸實的街景房屋,謂為台北市的鄉下也不為過。

TWCA 家庭日稻此一遊

TWCA 家庭日稻此一遊

台北城市散步的第一次舉辦家庭日活動! 既然臺灣網路認證選擇了我們,我們就相信自己。

演員日常─從暖身開始

演員日常─從暖身開始

中午時分,街上的人群熙來攘往,這次的導覽第一站就隱身於離公館捷運站不遠的一棟大樓裡,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搭電梯到五樓,映入眼簾的是寬敞的排練空間。邊等待著其他參與的民眾來到,卉君立刻就把握機會和大家熟識並且簡單的介紹她所屬的劇團─沙丁龐克劇團。

外貿協會 是同好那就組社團

外貿協會 是同好那就組社團

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角落─眷村二三事

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角落─眷村二三事

我和許多人一樣,家附近有個眷村,街坊孩子沒人知道那是做什麼的,穿梭玩耍時也沒看見幾個人。唯一的印象,就是在巷口賣麵食水餃的老爺爺。直到眷村讓人拆了改建商業區,看著老照片我才想起那一排排老房子,還有門柱上醒目的某某新村四個大字。

中外製藥 全球員工大會

中外製藥 全球員工大會

緯創資通 幸福企業文藝導覽

緯創資通 幸福企業文藝導覽

艋舺社工的一天

艋舺社工的一天

說起艋岬,除了想起有名的龍山寺、華西街以外,在大眾心中尚有一個未列在導覽手冊上,政府欲視而不見的特殊印象——街友的聚集之處。每到夜晚,龍山寺前的公園、地下街便會出現些許宿客,希望能在凜冽夜風中尋一個安穩的夢鄉。然而對當地居民而言,街友的存在並不受歡迎,甚而有議員欲以強硬手段將其驅出,激起社會各界討論聲浪。

青年總裁協會 外賓招待。

青年總裁協會 外賓招待。

與水共存的城──大稻埕

與水共存的城──大稻埕

過去的大稻埕,是座與水密不可分的城。試想像繁忙的港口、不停卸貨又出港的漁船、附近的市集……。依水而生的人、與水共存的城,如今已被高高的河堤阻擋住了望向河岸的視線。

西門夜生活

西門夜生活

隨著夜幕低垂,佇立西門町的建築漸漸被燈光染上一層光暈,人潮逐漸匯集。定睛一瞧,大部分的行人面容稚嫩,散發一股躍動的活力。這個越夜越美麗的街區總是吸引了眾多年輕人,許多屬於年輕人的文化也往往在此發酵、成長。如今大眾習以為常的hip hop文化,曾經也作為非主流的次文化在此蓬勃生長。藝青會理事長Jimmy,年少時受到萌芽的街頭文化洗禮,本身亦為塗鴉藝術家。跟隨著Jimmy輕快的腳步聲,我們要來探一探在夜晚更顯活躍的西門街頭。

曼都髮型 室外的教育訓練

曼都髮型 室外的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不再只是坐在會議室裡聽台上那人說,而是起身走入巷弄聽這塊土地說給你聽。導覽本身就是教育方式的一種,藉由眼見為憑的模式將文化傳承下去。

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戲,在大稻埕街頭上演

自古至今,無論身分高低貴賤,人們對戲曲一直有股無法抹滅的熱愛,而戲曲也一直是人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藉由戲曲,我們可推知過去的生活型態、時代背景,讓戲曲不再只是藝術,更是生活。不論是大劇場如過去的永樂座,或是較小型的如大稻埕戲苑、思劇場,早已成為街頭風景的一部份。

淡水河,原來我們這麼近!

淡水河,原來我們這麼近!

有河流的國家,人們大抵有一段與河流交織的獨特生活經驗。那台灣呢?河流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台北城的前世今生:從承恩門到本町通

台北城的前世今生:從承恩門到本町通

週六午後,儘管烏雲籠罩、細雨濛濛,跟著手拿厚厚一本舊照片資料的凌宗魁老師,我們穿過承恩門,自此展開一趟台北城的今昔風貌之旅。

探索新舊記憶的交會──西門散步

探索新舊記憶的交會──西門散步

西門商圈,作為台北年輕人的匯流之處,總是五光十色,人聲鼎沸。然而,來來去去的人們往往於購物、娛樂之後便匆匆離去,鮮少佇足觀察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商圈。今日,台北城市散步與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的創辦人周育如agua,以在地人的身分,帶著我們觀察西門町的建物、招牌與地景,將視野從習以為常的水平線拉至天際線,仔細探查這個新舊並存街區的真實樣貌。

透早逛菜市之三部曲

透早逛菜市之三部曲

濱江市場一樓的零售區就是小型的游擊戰,跟著私廚史達魯,我們穿梭在各家攤位,閃避運

二二八:放假以外,隨時都可以多想想

二二八:放假以外,隨時都可以多想想

「二二八事件」 這是冬季的尾聲,原本就短少的二月又多了一天假期,我們想著該去哪裡玩。 這是每年一次的新聞頭條:二二八紀念公園裡擠滿了追悼的群眾,兩黨高層必定出席,受難者及家屬現身發言。整座島嶼回想起過去的悲劇,嘆了口氣,然後一切如常。 難道只是這樣嗎?

大龍峒—磚頭砸下的都是讀書人

大龍峒—磚頭砸下的都是讀書人

大龍峒,原名「大浪泵」,源於當地的平埔社名,後來一群墾號業號「金同成」的同安人在此地開墾,便改名為「大隆同」,取「興隆同安」之意。當年頂下郊拚落敗的同安人,原本也想落腳大龍峒,無奈連下四十九天雨,連遮風避雨的草棚都無法搭建,認為是上天的旨意,應另尋去處。也許鄉野傳聞的四十九天雨虛假參半,但是當時大龍峒地區的同安人多為地主,收取租金為生,跟從事勞力活的敗逃同安人產業型態相異,可能才是兩者無法共處的主因。

城市中的森林,民生電影夢

城市中的森林,民生電影夢

集合地點上寫著:神秘錄音室,果真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但第一次踏入真正的錄音室,不免有種異常的興奮。不禁幻想著,究竟有多少歌手、多少張CD是在此錄音、製作的呢?巧合的是,今日秀蘭瑪雅正好在此錄製她的新專輯,我們也得以一窺未上市的新歌。錄音室裡頭滿滿的儀器讓大夥兒好奇不已,傳翼錄音室老闆說明道,裡頭那些設備的性能是連歌手一個小小的吞口水聲都能錄進去!秀蘭瑪雅則打趣的說:「我已經把痰吐掉了!」博得眾人一笑。

大同區公所親子夏令營【稻此一遊】孩子閃爍的眼裡有什麼?

大同區公所親子夏令營【稻此一遊】孩子閃爍的眼裡有什麼?

每一個小小的字都蘊含了神奇的魔力,孩子們緊緊盯著瞧,發現了字的魔法。在日星鑄字行地下室,聽志工老師為孩子們講解六書的法則以及鑄字的機器、字的歷史,孩子們專注的神情使他們看來成熟了許多;但有獎徵答時間到來時,各個卻又變回了鬼靈精怪的小孩。

鑼鼓喧天慶城隍—靈安社遶境

鑼鼓喧天慶城隍—靈安社遶境

晴空下,煙霧迷漫,鞭炮聲響徹雲霄,台北八大軒社中最古老的靈安社今日舉行遶境,幫霞海城隍老爺過生日。今年因為城隍廟修建,廟方沒有舉辦遶境,而由靈安社主持。我們跟著民俗專家謝宗榮老師,聆聽大龍峒保安宮的歷史,然後迎接遶境的隊伍,沿著四十四崁街前進。

老樹、老屋、老青田街區

老樹、老屋、老青田街區

台北國際職業婦女協會 天圓分會

西門町之老戲院特搜

西門町之老戲院特搜

老一輩的台北人都知道,看電影一定要來西門町:最新的電影都是西門町先播過,才在全省上映。西門町的電影業曾經獨領全台風騷,如今光環褪色,老戲院的絕代風華逐漸隱沒在巷弄中,於是跟著高傳棋老師的腳步,我們對照著地圖,試圖拼湊出老西門町的身影。

清晨的批發市場

清晨的批發市場

清晨,華中橋旁已經人聲鼎沸

何必去台東

何必去台東

台北沒有電線竿的稻田--關渡平原

慢步齊東老街建築

慢步齊東老街建築

這個首都哪裡美?──假台北人走進「台北城市散步:慢步齊東老街建築」

跟著字型散步去

跟著字型散步去

對於我們每天使用、早已習以為常的文字,你了解多少?很多人都覺得中文字很簡單,因為它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存在,但也因此我們常常輕視了它的奧妙和變化。

黃威融的濃縮文青日

黃威融的濃縮文青日

隱身在巷弄中,微光咖啡有著典雅的外觀和精緻的內裡陳設,還未踏進店內,濃郁的咖啡香便溢滿鼻腔。微黃的燈光、搭配一杯咖啡,便能在這坐上一日。也許手持本書;或是透過筆電和世界連線……,你心目中的文青日是什麼模樣呢?

八年,在中山站的巷子裡

八年,在中山站的巷子裡

蘑菇設計 張嘉行

北投海海人生

北投海海人生

現在的台北捷運淡水線,在日治時期其實是一條溫泉支線,人們會搭乘鐵路來到北投車站,沿著現在的光明街一路爬山涉水抵達溫泉旅館,之後再沿來時路回去。老師和我們一一講述淡水線上各站名稱的來源,有的源自於原住民凱達格蘭族語,有的源自於漢人開墾過程,有的卻純粹只是因為臨近的路標或國小名稱,然而我們還是願多發揮一些聯想力,讓歷史不消失於時間的洪流中。

水瓶子的城市故事

水瓶子的城市故事

從文學的角度,我們嘗試勾勒這個城市的樣貌。

中山雙連

中山雙連

原為日式宿舍建築的蔡瑞月舞蹈社,在後來重建時,將原本挑高作為通風作用的木板降低成為現在的樣貌。而這平時也經常舉辦相關的講座與論壇活動,非常適合在假日午後或者平日夜晚來憶回當年。

戲遊@大稻埕

戲遊@大稻埕

逛古蹟甚無既視感,充其量就是一堆老房子?穿梭在迪化街的磚牆騎樓、漫遊在大稻埕各個角落,卻總覺得被一層薄膜隔著、不知如何親近?你缺少的,是一個故事,一個能讓你穿越時空、還原日治時期大稻埕顏色與氣味的故事。用三場戲串起三段導覽,我們揣著前人的記憶、循著前人的路子,一起戲遊大稻埕。

施振榮先生與王道薪傳班

施振榮先生與王道薪傳班

一開始接到承辦人Jenny的電話時,還摸不著頭緒,掛掉電話後搜尋「智融基金會」,在網站上看見施振榮先生的名字,才深刻覺得這次導覽是一次新的挑戰,施振榮先生是資訊業的前輩,他所創立的宏碁電腦是台灣自創品牌的先驅,大學時期商管課程經常討論的管理個案,我很榮幸有機會為施先生介紹大稻埕。

2014霞海城隍廟遶境講座+導覽

2014霞海城隍廟遶境講座+導覽

臺北霞海城隍廟每年的正日遶境是大稻埕的一大盛事,素有「五月十三 人看人」的盛況,記得小時候,遶境隊伍會經過我家門口,印象最深刻的是拿著武器往自己身上砸的乩童,或是坐在釘椅、睡釘床的乩童,還有坐在竹轎子上的小孩,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頭家爐主的小孩,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城隍廟遶境已經沒有乩童,遶境也不再由祭典協會舉辦,所以沒有頭家盧煮的小孩,現在是由城隍廟自行籌資舉辦。

2014霞海城隍廟暗訪講座+導覽

2014霞海城隍廟暗訪講座+導覽

去年第一次辦臺北霞海城隍廟暗訪遶境講座+導覽,找了同為熟悉台灣廟會活動的部落客尹德根,先以講座形式介紹霞海城隍廟遶境,接著再跟暗訪夜巡隊伍,由尹德根介紹遶境陣頭,一邊欣賞民俗藝術,因場地限制,只有20個名額,在一天之內就報名額滿,於是決定今年要繼續辦此活動,並增加一場正日遶境講座+導覽,搭配日文同步口譯,讓日本朋友能一起參與。今年活動原定60個名額、兩團兩路線,額滿後還有很多朋友希望能參加,於是緊急邀請台灣民俗宗教專家謝宗榮老師協助,開闢第二場地、第三團,當天晚上大稻埕實在非常熱鬧。

亭仔腳小吃辦桌

亭仔腳小吃辦桌

我以前就曾聽說城隍廟遶境後,大稻埕商家會在那天辦桌招待親友、客戶,但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這樣的記憶,直到年初某次長輩的聚會上,才知道1975年因先總統蔣公過世,此習俗被停止後就沒再舉辦。因此,我任性地在這次「走讀老臺北」系列活動中安排迪化街辦桌,期待能重新被看見當時的情境。

第一唱片行講座

第一唱片行講座

每張唱片的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第一唱片行是大稻埕僅有的一間唱片行,位於延平北路二段,過去知名的第一劇場對面,見證台灣唱片全盛時期,當時唱片DJ與歌星為了了解市場狀況,必定拜訪第一唱片行,因此第一唱片行李錦祥老闆、女兒李玲玲與老牌藝人都有多年交情,每次大稻埕導覽經過第一唱片行,李老闆與玲玲姐總是熱情接待。

大龍峒金獅團講座

大龍峒金獅團講座

傳統民俗文化總是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逐漸式微,若以開放的心態來改變經營方向,更能延續傳統,李世澤大哥接手祖先傳承兩百多年的事業,是最佳的例子,將原本保衛庄頭的獅團,轉變為文化藝術演出;

台北稻江靈安社講座

台北稻江靈安社講座

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臺北稻江靈安社已經累積非常多珍貴的軒社文物,記得小時候看熱鬧,總是隊伍會有很多旗子,直到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與我說明後,才明白此風俗的由來,「無旗不有」正是臺北霞海城隍廟遶境的一大特色;靈安社不常參與其他宮廟的遶境活動,且每年城隍廟遶境時,要想看到靈安社需要耐心,因為1871年成立的靈安社是大稻埕最老字號的北管軒社,總是在遶境隊伍的最後面、城隍老爺駕前。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