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去台東?台北沒有電線竿的稻田
圖:關渡平原
文 / 謝宇婷
從復興崗到忠義站九分鐘的捷運車程,我們今天卻走了三小時,從都市的水泥叢林走到一片開展的水稻青青。如果不是梁蔭民老師帶路,我們也不會走進關渡平原,發現台北市的伯朗大道。
初夏時節,梅雨紛紛,原本的單車導覽經眾人投票後改成步行導覽,出發地點也從捷運關渡站改成復興崗站。出站後,沿著中央北路三段步行至二段,走過地下道後,回望便是大屯山火山群,拔地而起。猛一看,還以為身在台東的青山綠水間。 奇妙的是,淡水線捷運沿關渡平原邊緣行駛,但我們卻往往只去過淡水,而未駐足這片青翠的原野,就連在台北生活二十幾年的居民都不見得去過。
嚮導梁蔭民老師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特別是水資源跟河川防治,在許多社區大學開課,也四處演講提倡環保觀念。跟著梁老師的三小時,除了認識關渡平原的土地利用,也如一場田野冒險,讓我們的雙腳踩踏的不再是平整的柏油路,而是雨後濕滑的泥土路。
雖然因為天氣因素,沒能去到關渡碼頭,但是梁老師還是拿出圖片跟我們介紹關渡特有的漁筏。老漁民閒坐船上,悠閒的刁根煙,只要控制好水帆的力道,保持船跟水流垂直,船下的鐵耙就會耙過水底的泥沙,撈起貝類。梁老師比對過廈門、廣東都沒見過這種設計,還詢問過越南的漁民,亦未曾見過。當地人只說是從祖父輩流傳下來的,不知從何開始。梁老師說,倘若這真是關渡特有的,那就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希望在老漁民凋零前就會有人研究證實,保存這特殊的裝置。
走在田野間,筊白筍上粉紅色的福壽螺卵特別顯眼。談起這個人人厭惡的外來種,梁老師幽默的說:「我們其實只需要一個厲害的廚師就夠了!」如果有廚藝高超的廚師能夠把福壽螺料理成佳餚,愛吃的台灣人大概就能把牠吃到快滅絕吧!福壽螺之所以惹人厭就因為牠愛吃作物的嫩苗,而且她身為外來種沒有天敵,還是一二十年過去後台灣的鳥類才開始吃福壽螺的。除了用農藥,宜蘭還推廣灌水法,試圖淹死福壽螺卵。因為聰明的福壽螺不把卵產在水裡給魚吃,而會選擇乾燥的地方產卵。逆勢操作,就能剷除福壽螺了。有些鄉下地方的小孩還可以抓福壽螺卵換零 用錢,也是一個妙招。但梁老師也提醒我們,外來種不一定不好,我們常吃的玉米、番茄等也都是外來種,真正的差別只在於是否順應當地環境。而且台灣也並非只接收其他國家的外來種,台灣的動植物也會搭便車旅行各國,讓其他國家頭疼,像是台灣欒樹就入侵澳洲、合歡山的虎杖跑到洛磯山脈,台灣蛇類還幫我們反攻大陸呢!
圖 :關渡平原
雨勢漸歇,天空透出幾絲日光,幾隻白鷺鷥引路,帶我們走入田間。原本遺憾沒能騎腳踏車探索更多地方,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也因此能走在只容一人通行的田間小路,觀察水圳的分水系統。梁老師稱讚關渡平原的水圳系統完善,灌排分明,農民彼此監督,自主管理,但是休耕後系統不如以往一般運轉。但是若有人偷排汙水,依然難以管理,只能依靠當地人組成的河川巡守隊,以比較快的時間找到汙水源。除了汙水,關渡平原裡也有大片大片砂石車偷填的廢土堆,都是無法耕種的。有參加的朋友聽了覺得感傷,梁老師不諱言,台灣的土地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現在90%的田地是由代耕隊照顧,田裡出現稗子也放任不管。土地跟人之間的連結薄弱,未來地主會怎麼運用這些地,難以預料。
梁老師還提到,過去曾有對夫婦在關渡平原租了地,培育人工濕地進行環境教育,但後來地主決意收回土地,一個豐沛的生態教室只好喊停。關渡平原究竟該如何使用?吵了十幾年的關渡開發案還沒有定見,利益分配依然是最大的問題,要如何拿捏生態跟經濟發展,就看政府跟居民的智慧了。只盼這片翠綠田疇常在,讓我們不必去台東,也能享有沒有電線桿的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