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海海人生
圖:北投捷運站前
「泡湯」是現代人的休閒活動之一,處處可見商業化的溫泉會館,矗立在北投巷弄間,新舊交錯的小巷,蜿蜒著一段段歷史。
現在的台北捷運淡水線,在日治時期其實是一條溫泉支線,人們會搭乘鐵路來到北投車站,沿著現在的光明街一路爬山涉水抵達溫泉旅館,之後再沿來時路回去。老師和我們一一講述淡水線上各站名稱的來源,有的源自於原住民凱達格蘭族語,有的源自於漢人開墾過程,有的卻純粹只是因為臨近的路標或國小名稱,然而我們還是願多發揮一些聯想力,讓歷史不消失於時間的洪流中。
文、圖 / 陳思妤
系列:觀察台北的20個角度
時間:2015年4月18日 10:00~12:00
地點:北投
路線:北投捷運站→光明路72巷→北投莊役場、舊北投公共浴場→北投市場→磺港溪→溫泉路→貓仔間→賓城旅館→北投小學校→松濤園→文世閣→天狗庵→北投公園→新北投捷運站
人數:20人
講者:
圖:磺港後永安宮是由日治時期幾家溫泉旅社出資建造而成,這些旅社多因禁娼而沒落。
在日人的開發下,溫泉旅館、浴場林立,北投進而成為尋花問柳的溫柔鄉。曾經尋芳客紛沓而至的盛況,在禁娼後僅能從福安宮廟柱上的出資名錄,回想昔日溫泉旅店繁華樣貌。現在的溫泉旅館加賀屋,即為北投第一家溫泉旅社的天狗庵,現在卻只留下一段小小的石階和兩根門石柱,讓人懷想這段日本人在北投開發溫泉的歷史。現在的北投—日本時期的溫泉町—有舊北投和新北投之分,以溫泉種類之多聞名,水中富含硫磺而略呈黃色,因此在北投,當地人不說「洗溫泉」,而說「浸黃水(台)」。附近的北投市場,為提供溫泉業所需資源,南北各式貨品齊全,一度是台北最大的市場。
圖:被稱為北投老街卻已不復見老建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過了一個路口,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北投老街,看似平凡無奇的街道,以前皆為一棟棟的老建築,因為都市開發較早而接二連三被翻新,所以未能留下完整的老街道,吃著老街上最好吃的豆花,不知不覺走到一棟看似四合院的房舍前,這裡是北投陳氏大戶的祖厝,眼前的房舍只是一小部分,作為陳家子弟學習的場所,可說是當地的教育起源,可惜的是因為經濟考量,陳氏子孫打算將祖厝剷平改建新大樓,而不願列為古蹟,年久失修 的祖厝便漸漸沒落、消失。走近一看,建築上的精細雕花鮮明,房舍的格局依舊,庭院裡的石磨孤單佇立,只是人去樓空,心早已遠離,也不再緬懷古厝昔日的風華,更多的,是留在後人心頭的感慨。
圖:只有在某些小巷弄才能看到一整排的紅磚建築,靜靜地矗立在城市的一角。
圖:僅剩下陳氏宗祠仍被保留下來,後代子孫雖欲拆除祖厝,卻也有人爭論著要保留宗祠。陳氏祖厝仍可見紅磚牆、木頭雕花,卻早已人去樓空,房舍也破舊不堪,令人難以想像當年大戶人家派頭的場面。
圖:北投道路處處可見的溫泉地下運輸管線,因為溫泉中富含硫磺,比起金屬木造蓋板更不易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