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的角度,我們嘗試勾勒這個城市的樣貌。
隨著水瓶子老師的腳步,我們淋著小雨從青田七六一路往南走,最後到同安街上的紀州庵文學森林,短短兩個小時,老師用他一貫溫柔的嗓音帶領我們經歷了一場歷史與文學的饗宴。
青田街上一共有四棟古蹟,皆為昔日臺北帝國大學住宅組合,馬廷英教授的故居——青田七六即為其一。青田七六是洋和混合式建築的典型代表,日式的外觀和西式的空間格局,彷彿訴說著昭和時期興亞論與西化風潮的並行。
沿著建築物外圍,我們走到了一個名為陽光室的半開放空間,老師念起亮軒書中《青田街七巷六號》一段描述陽光室的文字,帶著我們穿越幾十年的光陰回到民國初年:
「長廊之間,對著餐廳、書房的,是很大的一間磨石子地板的花房,目前稱之為陽光房…稱其為房間,也有點勉強,因為這裡是個半開放的空間,在游泳池的邊上,原來也有一道可以拉開的紗門。」
漫步於青田街上,景色依舊,歷史的痕跡雖已漸漸淡去,但那些建築物背後的故事,卻能從文字中慢慢拼湊出來。
拐了個彎,我們來到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物前,老師說兩層樓建築在當時十分少見,看來和一般的老公寓沒有不同的旅人書店,英文名字「Zeelandia」是熱蘭遮城的意思,也是荷蘭人在台建的第一座城市。
一邊往南走,老師一邊訴說著瑠公圳的今昔。原為郭錫瑠興建的灌溉水道,在日治時期被作為都市計畫中整治水圳的排水溝,在水瓶子老師的印象中,保留了其人文況味的一面:「記得小時候,凌晨四、五點天還濛濛灰時,瑠公圳上飄著薄薄的霧氣,我循著噹噹的聲響,涉水到對岸的小販那兒挑選醬菜,等到醬菜都挑選完了,天空漸漸透出微光,再涉水回去吃早餐。」
1945 年日本政府為了建造防火牆而將原本的房屋予以拆除,形成今日的師大路。走過本以為熟悉的巷弄,卻從沒注意過雲和街上的梁實秋故居,脫了鞋踏上取代了榻榻米的木地板,我們圍坐聽老師講梁實秋、徐志摩和賽珍珠等人的小道八卦;雅舍外高大的麵包樹和一本《槐園夢憶》,道盡了梁實秋對妻子程季淑的愛慕之情,然而這本書的出版也使得他與韓菁清再婚時備受撻伐。
「大概是在梁實秋故居講了太多他的壞話,這場雨看來不會停了。」老師如此開著玩笑。我們步行於同安街,這裡曾是日本時代人們乘船遊河的休閒場域,或欣賞河岸風光 或飲酒作樂 紀州庵便是當時的料理亭之一 細雨綿綿的午後,也為這個地區增添一些歷史的遐想。戰後這一帶多為公務人員居住,許多文人雅士也在這一帶立足,因此便有了今天的「紀州庵文學森林」一名。
紀州庵曾是《家變》作者王文興的故居,故事的主要場景正是眼前的這棟日式住屋,我們隨老師席地而坐,聽著老師念起《家變》中一小段文字,紀州庵的曾經,又鮮活地在我們眼前勾勒了出來。
一個文學的午後,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將我們引入時空的洪流。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城市,多了一番新的感動和洗禮。
水瓶子的城市故事


圖:青田七六

圖:紀州庵被燒毀後,經過重建並和文學連結,成為台北文學的世外桃源。

圖:從紀州庵長廊上望出去,可以看到日式建築保有的庭院和用來養石灰補房子的石灰巢。
文、圖 / 陳思妤

圖:位於二樓的旅人書店,外表看起來和一般的公寓並無兩樣, 老師說他最喜歡從書店落地窗望
出去的青田街模樣。
圖:青田七六名為陽光室的地方,現在是客人的用餐空間。

圖:在梁實秋的故居,我們席地而坐,聽老師分享《雅舍小品》中文白夾雜的文字,和當時文人的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