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區域:環河快速道路

時間:2015年8月15日 10:00~12:00

人數:18人

講者:

法國人總愛在風光明媚的假日早晨,坐在塞納河畔的草地上曬太陽,巴黎聖母院、羅浮宮、艾菲爾鐵塔等著名景點緊挨著河流。沒有河堤阻擋、沒有營業時間,塞納河不只活在觀光客的巴黎夢裡,更融入在法國人的日常生活裡;南韓的清溪川的復興歷程,其經驗雖然不全然值得學習,但拆掉象徵進步的公路以換取河川的復育,是相當具有指標性的行動;日本漫畫裡的主角有心事,常會坐在河堤邊發呆丟石頭;泰國的水上傳統市場,賣家買家都得在船上載浮載沉。有河流的國家,人們大抵有一段與河流交織的獨特生活經驗。那台灣呢?河流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蘇迪勒颱風過後,建築大叔帶著我們漫步在大稻埕碼頭的河堤,一邊觀察淡水河沿岸,一邊認識其他城市河流的故事。或許是颱風過境,舉目所見皆是爛泥,不易行走。高達九點五公尺的堤防,聽說未來會加高到十三公尺。抬頭仰望,錯綜複雜而使人暈頭轉向的快速道路轟隆震動,從高架橋分流而下的機車瀑布呼嘯著,讓河堤的壓迫感增添幾分焦慮。這是我們的大稻埕碼頭,門窄小、牆高、車多。

淡水河,原來我們這麼近!

           圖:建築大叔 

                                                                     文、圖 / 葉文茹

圖:高架橋下的機車瀑布

在台灣,或許時常淹水氾濫,導致人們與水的生活經驗通常不太愉悅,於是我們逐漸遠離河岸,築起一座座高牆。這些牆在阻隔水患之餘,也把我們都圈禁,而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建築大叔帶我們沿著環河南北路,觀察淡水河邊應運而生的店家生態與居民生活情景。快速道路下停放垃圾車,旁邊大多只有抽水站,一路上車水馬龍,沒什麼便利商店,或許是交通便利的優勢,在環河南路一帶形成特殊的五金批發集散區。

我們嘗試著更親近淡水河一些,因此奮力地爬上橫跨河的兩端的中興橋與忠孝橋。奮力,並不是因為高度,而是因為不易達也不可親。要爬上橋,我們穿越大大小小的抽水站和水泥柱,連通道都明顯不是設計成「給人走的」,從橋底到橋上,身邊的機車引擎聲從沒斷過,機車騎士們更是投以「你們在這裡幹什麼?」的眼神。這時我們才發現,造橋的初衷從來就沒有考慮行人!

曾幾何時,接近河流是一件奇怪、會遭人側目的事?這趟旅程的不舒服感一直都在,但有時我們必須靠著生活中的壓迫感「提醒」自己,進而思考這樣的壓迫是否合理。今天我們終於明白,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它在我們身邊,我們卻視若無睹。沿著環河南北路行走兩小時,我們用全新的視野眺望淡水河與「台北島」以及橋下人家的生活。橋上的風很涼,河水在陽光照射下閃耀,原來淡水河可以離我們這麼近!

圖:通往忠孝橋的狹窄路徑

圖:仰望高架橋

圖:城市與河流連結的狹窄水門

圖:環河南路五金行

圖:城市與河岸之間的高架橋

圖:橋上呼嘯而過的機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