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過去的大稻埕,是座與水密不可分的城。試想像繁忙的港口、不停卸貨又出港的漁船、附近的市集……。依水而生的人、與水共存的城,如今已被高高的河堤阻擋住了望向河岸的視線。
與水共存的 城──大稻埕

圖:大稻埕街頭

文、圖 / 羅靖茹

甫出大稻埕公園,梁蔭民老師便要我們觀察建築物的排列和走向,眾人七嘴八舌討論不出一個定案。經過老師指點,我們才赫然發現,建築物的排列居然是歪斜的!原來,因為房子過去是沿著河岸建造,所以排列才會呈現S型。而西寧北路上的房屋向內凹了進去,也是同樣的原因。「有很多東西在生活周遭,只是我們沒有看見,或是選擇『視而不見』。」梁老師感嘆地說道。
緊接著我們來到辜顯榮故居。有別於許多台灣人對辜顯榮先生的定位,多以賣國、親日等負面形象居多;梁蔭民老師對於他在年輕時便展現出的企圖心、以及他本身的理想和抱負,給予極高的評價。「每隻老鼠都同意要除掉貓咪,但誰敢去為貓咪掛上鈴鐺?」不同於多數台灣人苟且偷生的心態,當時年僅二十七歲的辜顯榮隻身和日本談判,也為自己建造了一條康莊大道。這樣的情懷,並未隨著他的逝世而消弭,仍舊存於河岸的每一聲水花拍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