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那天走在大稻埕的馬路上,突然被叫住,回頭一看原來是二哥騎車經過,二哥說:獅團在520總統就職演出,我要去市場買東西。雖然頭戴安全帽,卻遮不住二哥的好心情,第一次看到他這麼開心。(註:二哥是大龍峒金獅團李世澤團長)

 

三年前,策劃台北霞海城隍爺祭典的系列活動,邀請大龍峒金獅團開一場講座,耳聞二哥行走江湖多年,我帶著敬畏的心情前往拜訪,沒想到二哥爽快答應,講座當天更令我驚訝,除了以簡報介紹獅團的歷史與展望之外,二哥帶著一群師兄弟把民眾引導至大稻埕慈聖宮廟埕,直接演藝獅團武術,讓民眾大飽眼福。今年六月即將第三次與大龍峒金獅團合作講座,我以用Facebook發訊息,二哥就一口答應。

 

520總統就職 大龍峒金獅團於府前演出

                                                                     文 / 邱翊

遠赴日本參與阪神博覽會

 

日治時期大龍峒金獅團管理人擔任台北地方要職,與總督府官員、台北其他地區仕紳往來頻繁,獅團成員不限大龍峒地區,廣納各地參與,使得獅團的影響範圍更廣,多次參與重要演出,1901年先後於台灣神社祭典及總督官邸園遊會演出,獲得總督兒玉源太郎賞以金牌,1928年更遠赴日本參與阪神博覽會演出,行前於大龍峒保安宮留下這張珍貴照片。

戰後獅團仍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多次參加雙十國慶及元旦活動,於總統府前演出,1965年至美國空軍基地演出,1966年參與蔣介石八秩華誕表演。此外,每年農曆三月大龍峒保生大帝遶境,及五月大稻埕霞海城隍爺遶境,被尊稱為「老獅組」的大龍峒金獅團不會缺席,以「頂路獅」傳統武術與高度,在諸多陣頭中名列前茅。

 

保鄉衛里金獅團

 

清朝嘉慶年間,台北盆地開發未久,各個庄頭散落在河岸聚落、稻田之間,不同移民之間彼此械鬥爭奪資源,於是鄉民紛紛組成獅陣,練武強身、保衛鄉里。大龍峒屬於泉州同安人聚落,基隆河對岸的士林是漳州人的地盤,大龍峒金獅團即是在那個年代創立,曾參與1853年艋舺頂下郊拼,護衛同安人輾轉落腳大稻埕。清末,獅團內眾人爭執不下,負責人為平息紛爭,於是割下獅頭的耳朵,宣示「唯義無耳」,別再聽是非、為耳語動搖心志,此精神延續至今,「無耳金獅」成為大龍峒金獅團的一大特色。

                                                   2016年5月17日,大龍峒金獅團於總統府前排演,藝研堂周佩蓉老師拍攝

                                                            圖:2014年走讀老台北講座,二哥帶領師兄弟於大稻埕慈聖宮前演出

2015年大龍峒金獅團講座,展示無耳金獅及獅婆、獅鬼面具

                                                      圖:1965年獅團至林口美軍空軍基地演出前合照

【巡境安民】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系列導覽與講座

活動網頁:http://goo.gl/09w1Mp

 

只要以下任一方案,即可免費參加【巡境安民】系列講座

方案一:參加任何一場【巡境安民】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化節系列導覽
方案二:五六月份參加Taiyuan Asian Puppet Theatre Museum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DIY活動
方案三:五六月份於老桂坊、大稻埕旅遊資訊站-稻埕文化、mad L或幸福甜品-茶米露以上四間大稻埕店家,消費滿500

 

室內講座

6/25(六)1400-1530《保衛鄉里金獅團》台北大龍峒金獅團-李世澤

6/11(六)1400-1530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主題曲》第一唱片行 李玲玲

6/18(六)1400-1530《刻在偶頭上的人生》台原偶戲館 賴世安

6/19(六)1400-1530《自己動手敲~北管叮咚鏘》台北靈安社 吳柏勳

 

步行導覽
6/17(五)1100-1300《五月十三城隍祭典與北管陣頭文化》謝宗榮
6/05(日)1600-1800《四坎仔的炊粿人生(台語)》柯兆殷
6/10(五)1000-1200《老大稻埕人的生活故事(台語)》唐妙芬
6/11(六)1600-1800《大稻埕水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梁蔭民
6/12(日)1600-1800《聽!大龍峒廟宇說故事》郭喜斌
6/18(六)1000-1200《大稻埕的老店很多》邱翊
6/25(六)1600-1800《找回後車站的記憶》釋照勝

6/26(日)1500-1700《大龍峒:磚頭落下砸到的都是讀書人》邱翊

照片下方寫艋舺龍山寺,應是錯誤。

大龍峒金獅團出陣至少需40人,除獅頭之外,包含其他武術表演,照片為2014年參與大稻埕霞海城隍爺正日遶境。

傳承與創新

 

二哥李世澤年輕時曾誤入歧途,82歲的前任團長舅舅當頭棒喝,於2007年接下兩百年歷史的大龍峒金獅團,當時二哥已經38歲、未有武術基礎,從頭開始練習,延續無耳金獅特有的「上路獅」武藝。今日社會現狀與過去獅團作為庄頭保衛者的功能有極大的差異,除了傳承,二哥著手推動創新,將獅團登記為「社團法人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與文化大學國術系合作,招募更多年輕人參與獅團,積極參與各地表演活動,如漢字文化節、電影大稻埕等。

 

2013年參與電影大稻埕拍攝,照片中央即是大龍峒金獅團「無耳金獅」

民俗陣頭轉型的困境

 

過去,台灣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多著重在看得到的有形文化資產,如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然而更貼近人們過往生活經驗的是無形文化資產,如繞境陣頭、傳統戲曲、藝術工匠等等,更容易被忽視。

 

九天民俗技藝團參與電影及舞台演出是台彎民俗陣頭轉型的的成功案例,今年也獲邀參與520總統就職演出,然而九天向文化部申請傳統戲曲類補助,十多年來都被剔除,顯示在台灣社會對於民俗陣頭的觀感尚未改變。(新聞:最台陣頭 10多年來申請文化部補助 始終被刷掉!

 

台北市文化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12年將大龍峒金獅團的獅陣演出登錄為「台北市文化資產-傳統藝術類」,二哥帶領師兄弟於2015年組成凝龍思傳藝劇坊,以台語音樂劇的形式,將「無耳金獅」的故事搬上室內劇場,也宣示台北最老的獅團從過去庄頭保衛者的角色,逐漸轉型為表演藝術團體。

 

配合台北霞海城隍文化節,台北城市散步【巡境安民】系列導覽與講座,再度邀請大龍峒金獅團、台北靈安社、台原偶戲館、第一唱片行等重要文化團體舉辦4場系列講座,以及大稻埕、大龍峒等8場街區步行導覽,期待您的支持並參與。

 

延伸閱讀:為保存台灣傳統工藝開方

2015年《大龍峒金獅傳奇首部曲-無耳金獅》於大稻埕戲苑演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