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看似不起眼的街道隱藏生活的痕跡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德星幼稚園門口與古蹟結合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大同國小通學步道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看似不起眼的街道隱藏生活的痕跡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1/4
當我們提到「都市環境中兒童空間」時,腦中第一個浮現的不外乎是「小學」這個空間形象,但其實除了學校周邊,「街頭巷尾」更是台灣早期都市環境中的兒童空間。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每個個體的生產力都受到重視,即使婦女也習慣批些加工產品回家做,多少賺點家用。如此的代工文化,也造就出「家庭即工廠」的盛況。
一家人不論老小,在家中客廳做手工,小孩累了就跑出去放放風,或朋友門口一吆呼就跟著街上竄來竄去,巷弄有著孩子蒸騰的生活痕跡、父母與孩童共同空間的延伸,巷弄刻劃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這些自然成形的兒童空間,在近代都市規劃的尺下,已漸漸消逝,且因都市規劃往往是從大人的角度出發,以大人的眼界來打造一座城市,連替兒童專屬打造的空間,也常帶有這樣的盲點。建築物的高度、寬度、距離,依靠著大量科學數據、甚至想像,孩子的聲音呢?真正的使用者「兒童」在設計過程中卻缺席了。
兒童雖然不上班、不開會,但他們會上街呀!這次我們將在街頭巷弄中,發掘小學空間以外,都市隱藏的兒童空間。某些看似不友善的街道,卻可能適合孩子遊玩,某些看似友善的地區,我們也真的可以放心讓小孩駐足嗎?
去年,由許麗玉建築師帶領的【小學通學巷─連接社區的道路】,以嶄新的角度重新認識小學週邊環境。這次,我們將以「尋找都市中的孩童空間」為出發點,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在巷弄中找尋空間變化的痕跡,聆聽他們的聲音。
建築與兒童:街道中隱藏的兒童空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