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藍屋
(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

宜蘭河濱
(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

還原宜蘭舊城護城河
(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

藍屋
(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
1/10
與台北一樣,宜蘭在清朝年間已興建宜蘭城,城外還有一條護城河,既有防禦功能,也身兼灌溉之職。日治時期拆除城牆城門,部分護城河填為道路,但留有部分區段為景觀水圳,直到民國74年正式將水圳填平,現在僅有老宜蘭人還留有水道的印象。
田中央在宜蘭的維管束計畫,以宜蘭舊城水竣的脈絡重現都市想像圖,雖然重現的水道因交通考量,並不在原本的舊護城河上(平行於旁邊),但這條水道,除了有追本溯源的重要意義外,更具有防洪排水的功能。
田中央的舊城打造並非抹去重來,而是根基於宜蘭歷史、文化與土地,藉由建築的保存與新生,讓宜蘭在不斷拉扯中,還保留原始的美好。
宜蘭火車站對面的口丟口丟噹廣場,是田中央說服政府改變用地,破除車站周邊精華地段都是百貨公司、商場的經驗,改以棚架式開放廣場,還地於民,讓民眾可以在市區偷得一抹悠閒。宜蘭河邊的津梅棧道,更是因為田中央建築師為了不讓行人與自行車使用者與慶和橋上大量車潮爭道,而絞盡腦汁想出依附在橋體本身的津梅棧道設計。以使用者感受為訴求的公共建築設計,值得台北借鏡。
公共建築與都市規劃(二):宜蘭舊城再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