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艋舺碼頭文化:昔日的常民生活

「水手爺,腳蹺蹺,面繚繚,保佑大豬來進稠。來空空,去喁喁,腰斗加阮矇,暗路著敢行⋯⋯」

 

  艋舺可以說是台北聚落發展的起源地,也曾是臺灣北部最繁榮的地區。位於淡水河畔的艋舺,大部份的商業活動與居民生活都圍繞著碼頭開展,來自中國沿岸的郊商們從各省運來布帛、陶瓷,再出口臺灣產的木材、米、糖、鹿皮、樟腦、大菁染料,使艋舺彼時的貿易產業十分繁盛。

 

  底層庶民們的生活與商業活動當然也與碼頭文化習習相關。文首的俚語,便是此地區有年紀的性工作者,為了祈求碼頭眾多的水手們上門,在祭拜豬八戒時會喃喃自語的咒言。繁華的河岸城市往往會吸引娛樂產業的進駐,寶斗里、華西街的花街文化在百年前即蓬勃發展,附近的蛇產店、洗衣店、雜貨店等相關行業也因此聚集。

 

  娛樂產業的盛行也使艋舺角頭眾多,不過「角頭」的原意非指如今黑道大哥的形象,反而是清領、日據初期的正式地理行政單位,「角頭老大」指的其實是地方上有威望的頭人、管理者。這些特殊的文化,少有正式記載,卻與過往此地庶民們生活習習相關。

  

  在鴨子老師充滿韻律與畫面感的閩南俚語中,漫步老街、河堤、小巷,聽聽百年前水手、花街、角頭們不得不說的故事,同時探查清朝時即存在的帆寮口與剝皮寮古道,一起勾勒出帶有庶民與碼頭文化的艋舺圖像。

每 人:

NT$ 700

老客戶:

NT$ 550

時 間:12/04 (日)上午10:00~12:00

導覽員:

 數:25人

包含:

1.稅金

2.講師費

3.每人無線導覽耳機一台

4.公共意外險

 

集合地點:

捷運龍山寺站 1 號出口

 

路線:

捷運龍山寺站 (出發)→ 隘門遺址 → 仁濟院 → 華西街與昔日花街 → 貴陽街與昔日碼頭 → 青山宮與碼頭船工 → 祖師廟 → 剝皮寮古道 (解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