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4年7月為止,總共舉辦62場活動、講座、導覽,累積1670人次
一開始接到承辦人Jenny的電話時,還摸不著頭緒,掛掉電話後搜尋「智融基金會」,在網站上看見施振榮先生的名字,才深刻覺得這次導覽是一次新的挑戰,施振榮先生是資訊業的前輩,他所創立的宏碁電腦是台灣自創品牌的先驅,大學時期商管課程經常討論的管理個案,我很榮幸有機會為施先生介紹大稻埕。
臺北霞海城隍廟每年的正日遶境是大稻埕的一大盛事,素有「五月十三 人看人」的盛況,記得小時候,遶境隊伍會經過我家門口,印象最深刻的是拿著武器往自己身上砸的乩童,或是坐在釘椅、睡釘床的乩童,還有坐在竹轎子上的小孩,長大之後,才知道那是頭家爐主的小孩,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城隍廟遶境已經沒有乩童,遶境也不再由祭典協會舉辦,所以沒有頭家盧煮的小孩,現在是由城隍廟自行籌資舉辦。 遶境隊伍是12點從大龍峒保安宮出夫,因在大龍峒找不到合適的講座地點,故選在延平北路上的臺北市社造中心(仁安醫院)舉行;謝宗榮老師是台灣重要的民俗宗教研究者,謝老師與師母李秀娥女士在2000年開始花費一年多時間,蒐集臺北霞海城隍廟史料,並親自記錄觀察廟方例行活動、祭典,於2005年完成《臺
去年第一次辦臺北霞海城隍廟暗訪遶境講座+導覽,找了同為熟悉台灣廟會活動的部落客尹德根,先以講座形式介紹霞海城隍廟遶境,接著再跟暗訪夜巡隊伍,由尹德根介紹遶境陣頭,一邊欣賞民俗藝術,因場地限制,只有20個名額,在一天之內就報名額滿,於是決定今年要繼續辦此活動,並增加一場正日遶境講座+導覽,搭配日文同步口譯,讓日本朋友能一起參與。今年活動原定60個名額、兩團兩路線,額滿後還有很多朋友希望能參加,於是緊急邀請台灣民俗宗教專家謝宗榮老師協助,開闢第二場地、第三團,當天晚上大稻埕實在非常熱鬧。 尹德根先生延續去年講座傳統,就是講座內容非常豐富,先從大稻埕歷史發展背景,再帶到霞海城隍廟歷史演進、暗訪遶境習俗,及各地城隍爺信仰,最後則是稻江八大軒社介紹,短短
我以前就曾聽說城隍廟遶境後,大稻埕商家會在那天辦桌招待親友、客戶,但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這樣的記憶,直到年初某次長輩的聚會上,才知道1975年因先總統蔣公過世,此習俗被停止後就沒再舉辦。因此,我任性地在這次「走讀老臺北」系列活動中安排迪化街辦桌,期待能重新被看見當時的情境。 關於辦桌的形式,我與團隊有很多討論,找專業辦桌外燴總舖師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時間,然而菜色就難以凸顯大稻埕的在地特色,而此次辦桌地點選在大家比較陌生的迪化街北段亭仔腳,是較少人會走到的迪化街,看不到中藥行、布行,這裡曾經是菜市場,多是庶民生活所需的商店,以及鄰近的延三夜市、粿仔街,
每張唱片的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第一唱片行是大稻埕僅有的一間唱片行,位於延平北路二段,過去知名的第一劇場對面,見證台灣唱片全盛時期,當時唱片DJ與歌星為了了解市場狀況,必定拜訪第一唱片行,因此第一唱片行李錦祥老闆、女兒李玲玲與老牌藝人都有多年交情,每次大稻埕導覽經過第一唱片行,李老闆與玲玲姐總是熱情接待。
傳統民俗文化總是會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而逐漸式微,若以開放的心態來改變經營方向,更能延續傳統,李世澤大哥接手祖先傳承兩百多年的事業,是最佳的例子,將原本保衛庄頭的獅團,轉變為文化藝術演出;回憶年初與二哥聯絡時,二哥一口答應,他說一定要用不一樣形式才有辦法做下去。 獅團近年與文化大學國術系合作,並有幾位志工參與獅團運作,計畫撰寫獅團,講座開場由志工阿峰透過老照片、介紹獅團的歷史,二哥在中場介紹大龍峒金獅團的獅頭,是全台灣唯一沒有耳朵的獅頭,因為獅團曾發生內部糾紛,當時團長決定剪去獅頭耳朵,表示領導者必須避免耳語動搖、穩定團務;紅鼻子獅頭則代表獅王,在北部被尊奉為「老獅祖」,目前仍堅持手工製作獅頭,每一次做新的獅頭,就把模具打破,所以每一次製作都是重新開始,也讓團員能學習獅頭的製作。
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臺北稻江靈安社已經累積非常多珍貴的軒社文物,記得小時候看熱鬧,總是隊伍會有很多旗子,直到靈安社總幹事吳柏勳與我說明後,才明白此風俗的由來,「無旗不有」正是臺北霞海城隍廟遶境的一大特色;靈安社不常參與其他宮廟的遶境活動,且每年城隍廟遶境時,要想看到靈安社需要耐心,因為1871年成立的靈安社是大稻埕最老字號的北管軒社,總是在遶境隊伍的最後面、城隍老爺駕前。 撒隆巴斯公司老闆施合鄭先生曾擔任靈安社社長四十年,資助所有社內活動,帶領靈安社走過最輝煌的時期,此後靈安社經歷一段世代交替斷層,前任總幹事做到八十餘歲,才由年輕吳柏勳大哥接下重擔,以開放模式經營靈安社,與大學合作,開放一般民眾學習北管音樂,吸引年輕朋友參與靈安社,是臺北唯一每週定期團練的北管軒社。 講座內容包括靈安社的歷史介紹,北管音樂祖師爺西秦王爺,最老的神將七爺八爺已經一百多歲